新闻动态
第七届国际子宫内膜病变临床和病理进展医学大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9-20    文章来源:妇产科   作者:安静 李奇灵  责任编辑:纪晶晶  (点击: )

2022年9月17日-- 9月1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省性学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和陕西省性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国际子宫内膜病变临床和病理进展医学大会在线上盛大召开。近3000人在线上观看了汉语和英语双频道直播,并于18日当天会议结束后即开通了历时1年的回放。

开幕式

李雪兰教授 邹余粮教授 李奇灵教授

大会主席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李奇灵教授担任,主任李雪兰教授、东院区执行院长邹余粮教授先后致辞: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和转化。

2022年9月17日上午讲座

廖秦平教授 张果教授 Giorgio Bogani副教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兼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张果教授以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为主题,从流行病学入手,强调筛查工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廖教授回顾了子宫内膜细胞学取样、制片技术及评价体系的研究进程,比较了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子宫内膜微量组织学(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三种方法的取材满意率和诊断准确性,构建了子宫内膜癌筛查框架。张教授针对子宫内膜微组织病理进行阐述,为未来子宫内膜癌筛查策略提供了一个方向。

意大利罗马大学Giorgio Bogani副教授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就子宫内膜癌的前哨淋巴结定位进行讲解,利用吲哚菁绿显影行活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评估和手术分期,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曾俐琴教授 王建六教授 郑莹教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科主任曾俐琴教授结合病例分享了子宫内膜不伴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难点,对于子宫大、宫腔深、月经量多、放置曼月乐后反复脱落的患者,可采用吉-曼(吉妮+曼月乐)固定术、宫腔镜下曼月乐缝合固定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指出,早期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高和妊娠率低、分娩率低。王教授团队在子宫内膜癌适应症探索的基础上拓展了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症研究,从保留生育功能后癌症复发的患者能否继续生育、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保育、肌层浸润患者保育、无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否保留子宫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郑莹教授探讨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中的价值,精准协助子宫内膜癌保育患者的筛选与识别。对于合并病理高危因素中预后较好的POLE突变型或P53正常/野生型患者,建议保育;高分化预后较差的p53异常/突变患者,放弃保育治疗;保育有争议的中分化、极浅肌层浸润患者,可借助分子分型考虑评估是否施行保育治疗。

2022年9月17日下午讲座

IMG_6291.JPG

李奇灵教授 陈晓军教授 李阳教授 马晓欣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李奇灵教授从国家大政方针引出子宫内膜癌筛查势在必行。起于子宫内膜癌细胞学诊断的困难,困于病理医师的缺乏,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的普及和推广遇到了这一“卡脖子”问题,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子宫内膜癌筛查这一课题应运而生。李教授团队秉承医工结合的理念,从“Li Brush”子宫内膜癌细胞取样系统到Shi标本制片系统再到人工智能子宫内膜癌病理图像识别系统,实现了一次次创新,解决了取样难、诊断难的问题,有利推动了大范围子宫内膜癌的早筛早诊,从而造福更多的女性及家庭。展望未来,李教授有信心继续为子宫内膜癌筛查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陈晓军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展示了VRGF-Ri、激素治疗、免疫治疗、曲妥珠单抗、TRKi、PARPi、PI3K/mTOR、XPO1i、Wee1i等多种治疗的适应症及治疗方案。口服XPO1抑制剂Selinexor维持治疗可使复发性子宫内膜癌进展和/或死亡风险降低30%,为患者的生存带来新的希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李阳教授针对分子分型中的POLE突变展开阐述,在4种分型中,POLE突变型预后最好。放化疗似乎并不改善POLE突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结局,POLE突变患者对免疫治疗获益更大,与其较高的肿瘤负荷、免疫原性增加和肿瘤的免疫浸润增加相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主任马晓欣教授提出分子分型有助于Lynch综合征的筛查,子宫内膜癌作为Lynch综合征患者的“哨兵肿瘤”,有家族史的患者有必要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必要时预防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分子分型已贯穿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风险分层体系、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体系。

28853547734d9f1ef2d8a0a0cc0d609

Diego H.Castrillon教授张玉泉教授 陈友国教授 孙超医师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妇产科病理学Diego H.Castrillon教授从子宫内膜活检工作中的挑战(假阴性、假阳性等)引出癌前病变的生物标志物诊断,从病理医师的角度、结合自身研究课题为我们介绍了新型生物标志物(PAX2、PTEN、β-catenin)的组合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玉泉教授结合病例和视频资料着重介绍了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治疗的术前评估、病情监测和治疗策略的制订。其中,保育后的助孕治疗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陈友国教授就盆腔廓清手术治疗方面进行讲解,此手术有一定难度,要保证手术的成功,必须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多学科团队协作,彻底切除达到R0,注重围手术期管理,术后辅助治疗从而延长无瘤生存期。选择手术应充分考虑手术的局限性和优点,根据医院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做到统筹兼顾。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孙超医师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组研发的国内首创的细胞、组织病理系统:Li-Shi子宫内膜癌筛查系统,着重分享了运用Li-Brush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取样过程及注意事项,并根据前期试验数据,充分论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同时,Li Brush以其独特的优点使得内膜相关病变的筛查更加简便、可靠、易行!

2022年9月18日上午讲座

吕淑兰教授 杨开选教授 史桂芝教授Yoshiaki Norimatsu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吕淑兰教授对2022版中国AUB诊治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着重介绍了不同出血模式的AUB诊治流程及不同病因的AUB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令人受益良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杨开选教授以“病理医师在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中的角色”为题,以病例分享方式,再次强调保育患者治疗过程漫长,组织学的精准评估至关重要,离不开影像、分子遗传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病理医师应充分认识自身在保育治疗中的角色及责任,严格掌握病理诊断标准,给予临床更为精准的治疗指导。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史桂芝教授从病理诊断角度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前期人群筛查、满意取材、优良固定、正确制片、准确阅片和技术联用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由此推出Li-Shi子宫内膜癌筛查系统,细胞学与组织学同步筛查,逐步提高细胞学筛查诊断率,降低组织病理诊断,最终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无创筛查。

日本爱媛县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医学技术教授YoshiakiNorimatsu对液基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进行了详细介绍,TYS(The Yokohama System)评分系统算法和诊断流程:①观察内膜细胞簇结构是否正常、②判断细胞形态学特点(核和胞浆的不典型改变)、③做出诊断,该方法在实践中方便有效,并以不同的实例图片展示TYS诊断流程。此“三步曲”病理学观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

11

吴广平教授 沈丹华教授 张冠军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吴广平教授通过精美清晰的病理图像为我们展示了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样癌等细胞的不同形态、排列方式,子宫内膜癌细胞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注重年龄和病史;尊重组织学诊断,坚持细胞学形态特点及表现和描述性的诊断方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沈丹华教授指出在保育治疗过程中充分掌握子宫内膜的动态变化尤为重要,是指导临床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沈教授强调推出规范化子宫内膜样癌保育治疗前后病理评估报告势在必行,报告应涵盖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病理形态改变、分子分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等,以便给予临床更为精准的治疗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张冠军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类和少见类型、遗传特征和不同类型的诊断及鉴别要点,重点突出,清晰明了,使我们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历时1天半的会议,精彩纷呈,在11位主持人的精准点评下圆满闭幕,主持人有:西安大兴医院妇科主任王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薛艳副教授、杨筱凤教授、方静教授、韩晓兵副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四科主任周琦教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肿瘤妇科主任谭宏伟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副主任赵宏喜教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肿瘤病区主任赵敏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钱华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教研室主任王冬教授。李奇灵教授总结: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仍在路途,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整个会议学术氛围浓厚,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感谢21位讲者的倾情奉献,欢迎有志之士加入,明年更精彩!

上一条:2022微创中国行暨微创心脏外科研讨会圆满落幕

下一条:【抗疫进行时】我院援商洛方舱医院专家指导组及医疗队胜利归来

关闭

科室网站

关注我们

Copyright(c)201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