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一个9岁的男孩因呕吐来医院求治,急诊科医生为他进行简单的查体后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并制定了治疗方案。护士开始为他输液,10小时后患儿心跳呼吸骤停,宣布死亡。尸检结果显示:患儿颅内占位性病变。这个故事听了多么让人心痛,如果那个急诊科医生在给患儿体检时再仔细一些,如果护士能在长达10个小时的输液过程中发现患儿频繁的呕吐与普通的呕吐不尽相同,拿起手电筒去照一照患儿的瞳孔,发现问题后能调慢输液的速度,而不是快速的滴入,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而不是置之不理,那么这个幼小的生命或许不会这么早离开我们。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我们护理队伍中不乏有一些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的人,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执行医嘱、执行正确的医嘱和及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呢?很简单,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每一位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那么我们的护理工作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评判性思维是当今社会护士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护理人员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临床判断,发展新观点,建立自信心,并且确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什么是评判性思维呢?
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式。举一个例子,一个护士在给新入院病人测量血压时,发现病人血压高,如果她不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她会立即报告医生,病人血压高;如果她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她会询问病人是否有高血压史,平日的服药情况;是否精神太紧张,安慰病人情绪;是否是自己测量错误,再复测一次……。遇到任何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事情搞清,搞透,这样各个方面才能有所提高。
因为护士是唯一与病人24小时相处的人群,所以护士独立判断的能力、运用评判性思维的工作模式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从事护理工作也因此有了压力和风险,也使这个职业获得了更多的认同和尊重,当病人竖起大拇指对你说“谢谢”时,会有些许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文章作者:肿瘤外科 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