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cta Biomaterialia》2022年首刊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李徐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 combination of hybrid polydopamine-human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nanoparticles and sodium hyaluronate for the efficient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 formation”。
术后腹腔粘连是腹部外科手术的一个及其常见的并发症,这种目前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带来诸多严重问题,如女性不育症,肠梗阻,术后腹、盆部疼痛,再次手术困难等。虽然术后腹腔粘连的研究一直不曾停止,但是至今尚未找到效果可靠且副作用少的药物。目前最广泛的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方法是,使用可吸收的凝胶或薄膜等材料阻隔受损的腹膜表面至少5~7天,但减少粘连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可能在于忽视了腹膜表面间皮细胞在粘连形成的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由此,寻找理想的预防腹腔粘连的方法仍是当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2016年起,李徐奇团队开始探索腹膜间皮细胞参与腹腔粘连的作用机制。团队发现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对间皮细胞有潜在的有丝分裂原活性,并利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装载KGF预防大鼠腹膜粘连形成,在屏障隔离受损腹膜的同时早期重建完整的间皮细胞层。但由于KGF稳定性差,生物半衰期短以及生物活性易受环境影响,使得腹腔内给予的KGF在各种生物酶等作用下,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活性。因此,进一步开发一种维持KGF在体内的稳定持续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前期研究,李徐奇团队与徐州医科大学药学专家刘瑞林教授合作,历遍若干种可能方法的尝试,制备了一种可包被KGF的贻贝蛋白仿生纳米自主装颗粒,当其装载入透明质酸钠凝胶后,可显著提高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效果。该复合凝胶在体内始终为半流体形式,有利于其在体内随体位变化时充分作用于腹膜表面,避免受损腹膜表面间直接接触。更关键的是,该复合凝胶具有酸响应和酶响应的“半智能化”控释KGF能力,腹膜受损后的微环境炎症反应和缺氧引发细胞生境pH值下降,刺激持续且平缓地KGF释放,从而持续地促进损伤腹膜间皮细胞层有序再生修复。这种方法在预防外科常见并发症术后腹腔粘连上展现了优良的运用前景。
论文的两位共同第一作者分别是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的魏光兵副主任医师和2020级外科学硕士研究生王子君同学。通讯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徐奇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共同通讯作者是徐州医科大学刘瑞林副教授。研究依托一附院人才高地实验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署名单位。Acta Biomaterialia为Elsevier旗下的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之一,中科院和JCR分区均为一区,目前即时影响因子已经超过10,预计2022年影响因子12以上。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交大校基金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2706121006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