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
交大一附院科研团队赴平利县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帮扶调研工作
发布时间:2021-12-17   文章来源:MEDX研究院-免疫代谢性疾病研究所   责任编辑:刘炳圻  (点击: )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施秉银教授带领MED-X研究院免疫与代谢性疾病研究所王亚楠教授、交大药学院郭增军教授、生命学院赵琳副教授、内分泌科贺雅毅副主任医师等一行12位基础与临床科研人员,赴平利县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帮扶调研工作。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扶贫工作部署,我院对口帮扶安康市平利县。经过五年的努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在现阶段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院积极探索科技帮扶新路子,通过发挥临床医疗、生命科学、药学研究等优势,给予平利县更多的科技能力支持,推动当地产业结构改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将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发展优势。

当日上午,施秉银教授一行与平利县县长陈华、县委常委罗显平、副县长任明以及县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市监局、卫健局、县医院、中医院等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我院派驻平利县三合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珂、工作队员张建国一并参加。县长陈华对施秉银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平利县相关部门先后介绍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历程、产业规模和面临的困难,表示平利县的发展极其需要科技力量支撑。座谈会上,针对当地的特色产品绞股蓝,王亚楠教授介绍了绞股蓝改善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工作进展,赵琳副教授介绍了绞股蓝功能食品研究以及生命学院功能因子研究方向,郭增军教授介绍了交大药学院情况并结合绞股蓝研究介绍了植物提取物发展。施秉银教授以平利绞股蓝项目研究为重点,就与平利县振兴乡村科技合作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施秉银教授表示,西交大一附院已组建一批多学科交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将以绞股蓝研究为切入点切实推进平利的科技振兴乡村计划。平利县县长陈华代表县委县政府表达了对西安交通大学及第一附属医院的感谢,表示将充分对接好交大科技力量与平利绞股蓝特产产业未来发展需求,以科技振兴产业、带动产业,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机制。政府将提供一定的科研合作经费,合力推进绞股蓝等产业发展。

当天下午,副县长任明等陪同施秉银一行先后来到神草园绞股蓝科技产业示范园、平安绞股蓝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参观调研,详细了解平利县绞股蓝产业发展情况。这两家企业属于平利绞股蓝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先后20年来深耕于绞股蓝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在平利县绞股蓝产业发展中取得了第一家研究设备、第一家钻研工艺、第一家校企合作、第一家种质资源圃、第一家培育品种等多个第一,并拿到绞股蓝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展室展出了各级领导、政府行政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关怀与支持及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通过参观交流更加坚定了科技人员一行对平利县科技帮扶的信心和责任。平利县委副书记丁进君表示,虽然自己刚到平利县工作不久,但对西交大一附院的帮扶工作和成果早有耳闻,对此她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对平利科技振兴乡村帮扶项目充满信心。

随后,施秉银一行前往西河镇三合村,考察由交大一附院支持创建的农村绞股蓝合作社、香菇食用菌合作社等。西河镇党委书记杨友军、三合村党支部书记石勇等冒着小雨介绍了五年来交大一附院对三合村的帮扶成果。我院驻村“第一书记”马珂对三合村的乡村振兴帮扶规划、措施、成效等作了汇报。

马珂书记表示,一附院先后派出五批扶贫干部,顺利实现三合村整村脱贫摘帽。一附院驻村“第一书记”当起了三合村农户农产品代言人,并在西安建立平利县第一书记扶贫超市,年销售额300余万元。通过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三合村“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村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科技振兴乡村帮扶项目,是三合村乃至平利县历史上首次由科研人员组团下乡实地考察、探索科技助力产业帮扶,意义十分重大。

上一条:不忘初心担使命 团结一心战疫情 胸外科有序开展病区医疗工作

下一条:助力疫情防控 核酸检测走进行政院区

关闭

科室网站

关注我们

Copyright(c)201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