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辞旧迎新,回望往事如烟。最是同心协力,勇向前,不求多彩光环,坦然笑,只为坚守化冰寒。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席卷祖国大地,全国不为艰难困苦,依旧站立世界之巅。2020年对于西安交大一附院ECMO中心来说,同样是艰苦拼搏的一年。在这一年有欣喜的收获,有些许的遗憾,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征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第一篇章:战疫青春里的逆行之光—抗击疫情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肆虐,多少逆行而上的脚步,都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一寸时光里。2月9日凌晨,交大一附院隔离病房内灯火通明,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正在上演。凌晨2点,接医院紧急通知:感染科一名66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氧合功能难以维持,命悬一线。ECMO团队火速集结,展开救治。面对无数未知的不确定因素,团队成员克服了防护服、防护面罩厚重、操作不灵活等重重困难,迅速顺利完成ECMO管路置入,整个团队通力合作,25分钟后ECMO设备成功运行,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
此后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不眠不休,艰苦鏖战-多学科协同作战,刘院长组织全院骨干力量,守护在患者身旁,先后6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ECMO运转时间长达49天,经过94天艰苦鏖战,5月9日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患者病历文件1600页以上,应该为史上最长的医疗文书。家属动情的说“虽然防护服遮住了你们的样子,但我们心中能看到你们熬红的双眼、消瘦的面孔;虽不能当面聆听病情反馈,却隔着手机屏都能感受到你们随病情而来的焦急、喜悦和难过。我们深信,你们一直在倾尽全力,一刻也不曾放弃”!这,就是交大一附院心外人危急时刻的职业担当和大爱情怀,这些都是我们最终战胜疫情、护佑百姓健康的坚强基石!
第二篇章:生死时速,基层转运-ECMO“一小时急救圈”
万家灯火,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不眠不休,时刻待命,哪里有需要,就奔赴哪里!就在不久前的深夜,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我院ECMO中心接到汉中某医院的求助,患者男性,36岁,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循环难以支持。当地医护人员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及IABP辅助后仍难以维持。病魔随时都有可能无情的夺走这条年仅36岁的鲜活生命!急需ECMO支持!但因当地医院暂时没有ECMO设备,遂紧急联系到了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的ECMO团队,希望能得到技术支持!接到消息,ECMO团队立即启动紧急模式,与当地医生进行远程会诊,详细了解病情后一方面指导当地医护人员对相关治疗进行调整,准备ECMO手术。另一方面转运队员火速集结,携带ECMO机器及抢救物资,星夜兼程,飞速赶往当地,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当地医院实施ECMO技术。经过短暂有序的紧急置管,在ECMO的辅助下,患者的生命体征就得到了改善。
时间就是生命!300公里的奔袭救援
考虑到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当地医院暂时不具备ECMO支持的后续管理经验。转运团队商量后决定将患者转运回我们心肺重症支持中心。机器的运转只是第一步,远程转运是真正考验一个团队的能力。患者病情评估、药物剂量的配比、呼吸、循环的支持方案、氧气量的估算、急救路线的设计、与家属的沟通…。每一个项的安排都牵涉到患者的安危。一路上,转运的救护车开的飞快,时间就是生命!路遇堵车,大家各方协调,克服重重阻碍,连夜奔袭300公里,终于将患者转回我们重症监护室!这样生死时速的远程转运,火速急救,上演了许多次,每一次,都拼尽全力、火速救援;每一次,都彰显了这支青年ECMO团队过硬的综合实力;每一次都彰显了这支优秀团队的责任与担当!
西北首例!ECMO“代班”心脏Duoflo复苏“大脑”再现生命奇迹!
44岁的朱先生睡梦中突发心脏恶疾、胸痛不适,随即突发室颤,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一场时不待人的生命接力就此拉开!交大一附院ECMO中心闫炀主任在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立即组织我院ECMO中心团队人员奔赴驰援西安航天总医院。当日07时许,交大一附院ECMO中心郭锋伟、刘锋锋、钟亮医师携带ECMO设备及抢救器材到达航天总医院,现场评估患者病情后,立即于床旁行经皮VA-ECMO置入术,当日仅床旁20分钟时间就顺利体外膜氧合ECMO上机,上机过程顺利,VA-ECMO置入成功!为朱先生安装“救命神器”ECMO人工心肺仪,并将他安全转运至我院,朱先生心脏骤停20分钟,ECMO代班“心脏”Duoflo复苏“大脑”...生命接力,奇迹再现!经过专业的治疗,朱先生目前已经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术后随访均正常。
每一次出发,都是一场执着于生命的奔赴!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只要有一分的希望,必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亦是心外人“生命至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依靠过硬的技术完善了医院打造的“急救5分钟生命链”,为更多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如今,这支快速、高效和完善的ECMO团队,不仅在交大一附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更是在西安市、乃至西北地区形成了“一小时快速反应圈”,足迹遍布宁夏、甘肃、陕西等各省市。多次奔走一线,执行紧急救援任务,更是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赢得了全市乃至全省多家兄弟医院的信赖,他们,被亲切的誉为行走在“行李箱中”的天使!他们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克服一切障碍,整装待命,即可开拔,随时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创造生命的奇迹!
第三篇章:笃学育人,教研不辍-精医卓越,我们一直在路上!
培训外院进修医师,实现资源技术共享
追求精医卓越,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一直在路上!全科人都在为此奋勇前进。交大一附院心血管作为ECMO技术的领军单位之一,多次积极承担了外院进修医师的培训任务。针对ECMO治疗过程中常见报警的处理进行了理论授课,对设备故障、氧合器功能障碍、空气栓塞、出血、溶血、水箱报警、限制报警、耦合剂报警等重要报警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清晰明了的讲解了每一项的报警处理方法。
ECMO陕西行技术宣讲--“奉献、创新、合作、转化”
重症救治领域对ECMO的需求,与日俱增。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作为西北地区最早开展ECMO技术的单位,已开展此项技术20年。经过几代心外人的不懈努力,已将该技术熟练的应用在了临床,本着医疗技术共享的精神,将该领域的经验及技术汇总并分享,在2020年启动“ECMO陕西行”技术宣讲,与基层医生分享ECMO领域的临床应用和实战经验,充分提现了交大一附院心外人“奉献、创新、合作、转化”的精神,用更尖端的技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近日,我院ECMO团队还在《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发表论文与世界分享利用ECMO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更让全世界都见证了我国ECMO技术的实力,更体现了我国医疗技术共享的大国风范!
打破壁垒,ECMO尖端技术实验稳步开展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心外人从未停下脚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ECMO挽救了众多危重患者的生命,然而此前由于技术水平限制,我国ECMO设备及耗材供给被国外企业垄断,价格昂贵,只有少数高水平医疗中心能够实施ECMO救治,无法推广至基层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历经5年潜心研究,研发出具有长效稳定抗凝涂层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目前该系统样机制备已完成,将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大大降低市场价格,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挽救患者的生命!
打破国外垄断!西安交大一附院等研发出长效抗凝国产化ECMO系统!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CMO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以及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成功研发西北首例离体心脏灌注系统,为我国心脏移植领域创新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将ECMO这一尖端技术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西北首例离体心脏灌注系统研发成功
你也曾想,度一段悠然的时光,独坐在青苔满墙的木窗下,泡一壶闲茶,枕风听雨,不问流年;你也想陪着年幼的孩子入眠,听他在睡梦中稚嫩的轻语呢喃。清露晨昏,无数个不眠之夜里,你辗转在生死边缘,与死神较量,寸步不退!眼里的笃定,从不刻意,也无需掩藏,一部手机,一个“战箱”成为该团队的标配,依托自身技术,分秒必争,交大一附院ECMO为急重症病人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优质医疗服务,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他们跨越一切阻碍,一次又一次,创造“心”的奇迹!一次又一次,在生死边缘为患者重启“生命之门”,他们,凝心聚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无数患者重铸生命的桥梁!奋发、卓越,心外人一直在行动!
医学知识普及:
ECMO是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简称,是当今医学界抢救垂危患者生命专业的技术。作为心外科体外循环的一种衍生技术,是一种合并呼吸及循环辅助功能的急救装置。鉴于其对重症呼吸衰竭的独特疗效,也被称为“魔肺”,是抢救急危重症最复杂、最顶尖的一项技术,它代表着一个医院、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的最高水平。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作为西北地区最早开展ECMO技术的单位之一。多年来,青年ECMO团队在院内联合多个学科,协同作战,开展病患救治工作,一次又一次,奔走在生死前线,挽救患者生命。截止2020年12月,心血管外科ECMO团队实现 例ECMO成功运转,为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体外生命支持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