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文化
有这样一种医德叫信仰-- 观《医者仁心》有感
发布时间:2012-07-20   文章来源:肿瘤外科   责任编辑:  (点击: )
  最近电视及网络上热播《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医生职业生活的医疗剧,讲述一家公立三甲医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的故事,主题励志积极,反映了医患矛盾的尖锐,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医生的职业生活,其中医生奋力挽救生命的情景让人为之动容,他们在困境与压力下对理想的坚守也震撼人心。医生对理想和信仰的那份执着,同时呼唤知识分子内心的良知,重塑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和信仰。
   我看了《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以后感触很深。“说到底吧,这都是在骗你自己,让自己生活在虚幻的自我感觉里面。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信仰,没有足够坚定的意志!”“从今天起做一个坚定的人:不再为困境而流泪,不再为失望而妥协。”这是钟立行的一席话同时也是《医者仁心》中经典的台词,我被钟立行的精湛医术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更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我是一名学医者,从事护理工作已两年多,看完此电视剧后我在想,做一名医者很容易,但要拥有一颗仁者之心却很难,也许“仁心”二字是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书谱写出的医者事业。
   何谓医者,在此剧中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医者,有善良的、虚伪的、热心的、冷血的,在金钱和美色诱惑下动摇的,也有敬业、认真、忠诚的,他们都被唤作医者。可是在我的心里我知道我早已有了答案,那就是钟立行似的医者,因为他拥有着医者最基本的道德操守,有清醒冷静的头脑,在经历了人生中的磨难与困苦后,还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当在最后一集中钟立行回到美国,也就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医院时,院长向他提到曾要起诉他的那位接受他亲生妹妹心脏移植并且是他主刀手术的患者要和他见面感谢他时,他婉言拒绝了。还记得在为患者刚换完心脏时他趴在患者心口感受着最真实的心跳,感受妹妹生命延续的场景吗?我很难想象钟立行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能拒绝,但我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作为医生不能用情感捆绑住自己的手,不要同情心泛滥,不要过多地跟病人和家属建立过分亲密的关系,一旦出现后果,就算家属不闹,谁又能承受这种失败。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一位能为患者考虑的医者,就像罗雪樱在旁白中说到的一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是对得起“医者”这个称谓的,为大众树起了完美的医者形象。
   何谓仁心,“仁”出自孟子的“仁者无敌”,包含“仁爱”、“仁慈”、“人恕”三层意思。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下,并不缺少人才,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仁才”,武院长把钟立行不远万里召回祖国,看中的不正是他的这份仁者之心,对患者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感,能把医生治病当做是一种态度、一种信仰吗?对年轻的医生丁海钟立行这样说道:“你还不是一个好大夫,你还缺少信仰。”其实,对于医生来说如果医术不好是可以继续深造的,但如果没有一颗仁者之心,再好的医术都将变得徒劳,有些人总是在想我的医术这么好为什么没人找我看病,我要名誉,我还要地位,往往这样的人大病看不了,小病还不愿看,总是在想一些世俗的东西,这又怎能叫仁心呢,若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仁医”,先要做一个淡漠名利的“仁人”。而那颗“仁心”只有在从崇高的医学信仰和持久的临床实践中磨炼和考量,才能历久弥新,才能够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找到了“信仰”“理想”“沟通”“仁心”。这些在我生命中久违了的词汇,随着岁月的流转,人们开始慢慢淡化了这些我们青春岁月中曾念念不忘的词语,但在钟立行、顾磊、丁海、罗雪樱等这些人身上我又找回了那些让我感动的东西。谁没有过青春飞扬的日子,谁没有过为理想献身的热忱,作为一名医院护理工作者,我开始以他们为楷模,为我的一线工作寻找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当最后一幕,丁海、罗雪樱和顾磊带着无数的年轻医生、护士和实习医生宣誓时,我两手紧握抚于胸口,慢慢地感受着沁入心扉的缕缕清香,透过窗户眺望着远方,看似平静的表情下内心却是汹涌澎湃,我不知道我在期待着什么,但我敢肯定的是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我开始爱上了我的生活和工作,不再为工作喊累,不再为自己叫屈,我也努力学习做一个有仁心、有信仰的护理工作者! 
 
文章作者:马娟

上一条:感恩的心 ----致敬爱的老师

下一条:感谢他们,让我成长

关闭

科室网站

关注我们

Copyright(c)201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