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10月刚入科时。我们科收了一个食道癌的病人。病人是一个边远山区70多岁的老人,家里很贫穷。来城看病时是卖掉了家里砖瓦房、牛和猪由儿子陪着来看病。因为专科知识缺乏的原因,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我只是淡淡的说:你只能进流食。而没有反复强调叮嘱她儿子只能喝牛奶、豆浆、菜汤、肉汤等食物。时值农忙,收秋时又加上国庆放假,未做治疗。病人回家后,啃了嫩玉米、一粒玉米卡在食道的上段,上不来、下不去。无奈之下,病人又来医院,在胃镜下取出了这粒玉米。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我至今心理懊悔。一想起还感到心痛、无法呼吸。
前几天,一次交班会上护士长微笑着问我:“李婧你告诉大家,输血时应查对什么?怎么查对。我答到:“三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血袋的外包装、八对:……”“那你说怎样做到八对;”护士长严肃的问我:我说“要在白天就两人到床旁先看床尾卡、、、再看腕带,让病人告诉自己他叫什么名字,是什么血型。”“那你说说假如病人不清醒呢”?“那我就看看他的腕带和病历”。:“如果你在夜班重病人需要输血怎么办”?我说:“那我就和值班医生一起核对”在什么地方核对?我说: “在办公室”。李婧:“你想想为什么在办公室”?应该在什么地方?我一时语塞。护士长说:“应该在病房,二人当着病人的面核对。”
制度只是一道命令,怎么规范做事,是每个医院员工的事情。如果我们科每个护士只需要一个制度,就把工作尽力完善,就像能解决病人的一切问题,那才是真正的能力。
现在,我依然在放疗2工作。这两件事是我毕生难忘,对制度多理解一个字;多对病人说一句话; 多一份思考;多一点微笑;病人就能多一份温暖,少一点痛苦。因为我们的手中紧握是病人对生命的希望。
细节如灯,可以照亮病人生命的历程。
文章作者:放疗二病区 李婧